輔導技巧
檢視自己的反應:
不要過度反應,如張大嘴巴不能言語或高聲尖叫、放聲大哭等。
你可以對孩子說:
你鼓起相當大的勇氣,才能把發生的事告訴我,過去發生的事不是你的錯。我需要找些其他人一起來協助你,不讓XXX可以有機會再傷害任何人。他知道他所做的事是不對的,所以才要你不要告訴別人。你很聰明能說出來,讓人知道並且來幫助你。除了我之外,還會有其他的人會來幫忙,他們也曾經幫助過其他被傷害的孩子,他們有經驗,也曾受過這方面的訓練,也會遵守保密的規定,不會讓外面的人知道你的事。
單獨與孩子晤談,較為客觀。使用開放性問句,而非封閉式問句。封閉式問句如「他欺負你,是不是?」開放式問句如「發生了什麼事?」
兒童可能因年齡小,沒有完整的時間、空間概念,而露出困惑的樣子。可使用娃娃屋,讓孩子說出地點和發生的情境,或使用輔助娃娃,說出發生過程。
兒童可能因為年紀小,無法對事情有完整的描述。可請兒童畫圖或用偶戲的方式表達。
兒童可能無法告訴你發生的確實日期及侵害持續的時間,也可能沒辦法說出第一次和最後一次侵害的經過。
不要觸摸孩子,尊重孩子身體的自主權,不要常問「為什麼?」,它隱含著責備。
不要拿東西給孩子吃,這會被視為賄賂。
不要逼迫孩子對侵害細節做詳盡完整的描述,當他(她)不願繼續談時,可以轉變話題或結束會談。
不要引導孩子
不要批評孩子
不要批評加害者,因為孩子可能對他有情感,這種批評可能會破壞諮商的關係。
不要批評孩子的父母,這種批評可能會破壞諮商的關係。
不要漫不經心,以前談過的內容又重複的問,讓孩子以為諮商師有失憶症。
不要像鸚鵡一樣,一再重複孩子所說的話,但當他聲音很低,講不清楚時,你可以重複他所說的話。
不要向孩子做承諾,如「我會要你媽媽做。」只能說:「你很關心這件事,我會和你母親談,之後再告訴你談的結果。」
澄清孩子模糊的描述
使用孩子的語言,特別是身體部位的敘述
幫助孩子儘量使用精確的動詞,如「打耳光」、「捏大腿」。
儘量使用「如何」、「怎麼做」(how),收集過程的資訊,「他如何做的?」
儘量回答孩子所關心的問題,「你擔心他被關起來後,家裡沒有錢。」
真誠明確的告訴孩子他沒有錯。
|